疫情加速机器人发展 未来将更多走进人们生活

行业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-05-18 13:14:32

【外媒关注】

日本《日经亚洲评论》报道称,新冠肺炎疫情下,中国服务行业加大了对机器人的使用需求,以帮助餐馆和酒店化解人员短缺困境,降低感染风险。

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,从给医院、街道消毒,到运送食品、药品和物资等,中国的机器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展现出“超强执行力”。
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,中国这场抗疫战争变成了机器人的“练兵场”。

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分类标准,可将机器人分为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类。在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两类机器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:在防疫物资生产制造方面,工业机器人发挥作用;在防疫应急处置和辅助作业方面,服务机器人用得更多,这也是疫情中发展最快的一类机器人。

在服务机器人中,第一类是消毒机器人。疫情防控期间,为降低人工消毒劳动强度及交叉感染风险,消毒机器人替代人工,在医院、户外等场所从事消毒工作。但这类机器人尚停留在遥控或半自主阶段。第二类是转运机器人。这类机器人可以按照规划的导航路线,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代替医护人员将食物及药品送到病房,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病人的直接接触。另外,疫情防控期间,转运机器人在防疫物资库房也发挥了高效群控运输作用。

此外,疫情加大了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。尤其是在生产防疫用品的车间里,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凭借其在洁净防护和高速作业上的优势,有效提升了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效率。

防疫机器人的研发耗时长,在疫情暴发前,机器人公司开发这种机器人动力相对不足。因此,面对突发疫情,各大企业主要通过改造现有机器人适应市场需求。比如巡检、清扫机器人,通过改进防护与储放等装置,承担起防疫物资运送、远程问诊的任务。此类机器人已在防疫中得到应用,并呈现一定优势,但仍存在工作准备时间长、效率不高和作业自主性不足等问题。

目前来看,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。机器人的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环境感知问题。现有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大部分还停留在静态环境,对动态环境感知的实时性和深度不足。在人机交互能力方面,现有机器人对人的意图、行为、情绪等方面的认知亟待提高。以防疫机器人为例,这类机器人需要在应用场景多变性、处置机动性和调度灵活性等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,不断提升智慧规划和自主性水平。

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晚,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大力推进。国家对机器人的研发给予了很多政策及经费支持。比如,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免费发放“创新券”;科技部、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及各地市先后发布机器人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等。这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机器人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高,使国内机器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。

未来,服务机器人将迎来高速发展,尤其是在物流和医疗行业中。

物流行业涉及工业、零售等多种行业,需要多种专业机器人解决物联网条件下多品种动态快捷存储、入出库和转运等难题,逐步实现物流智能化。目前,转运机器人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,如电商企业的物流货架机器人、医院的药品转运机器人等。

医疗行业机器人具有高附加值,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进行高精度的检测或手术。疫情防控为医疗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提出了更多需求。例如,医护人员在采集咽拭子过程中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,再加上人的鼻腔和口腔空间小,表层脆弱,采样要求高,推动咽拭子检测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迫在眉睫。目前,防疫机器人逐渐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。

随着5G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,未来机器人将更多走进人们的生活,且无处不在。(贾艺宁采访整理)

标签: 消毒机器人 抗疫 疫情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资讯播报